-
【劃重點】:12月26日,是海爾創業37周年的紀念日。也是在這一天,海爾智家與央視新聞聯合舉辦的“智慧中國家·海爾新年盛典”正式召開。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宏觀視點,作者:編輯】12月26日,是海爾創業37周年的紀念日。也是在這一天,海爾智家與央視新聞聯合舉辦的“智慧中國家·海爾新年盛典”正式召開。
盛典直播的鏡頭下,在“沉浸式”體驗了時尚家、智慧家、融合家等5大智慧家庭場景后,海爾智家總裁李華剛壓軸出場。循著海爾37年來的品牌發展,李華剛讓我們清晰的感受到了海爾智家始終以用戶的需求為使命,不斷的在高端、場景、生態的道路上持續探索。而三翼鳥場景品牌在新時代的引領,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時俱進的時代的企業。
從家電需求到家庭需求,三翼鳥創造前所未有
在李華剛看來,海爾的37周年是伴隨著用戶體驗不斷迭代而進化的37年。正如他所說,在家電剛剛普及的時代,我國對于全球家電品牌發展一視同仁,營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那就是讓用戶來評判。海爾貼近用戶,立足于中國,并走向世界,征服世界。
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海爾智家推出了高品質的電器。“砸冰箱”的故事,讓中國家電行業有了質量意識,推出的海爾服務,讓中國消費者有了尊嚴。但用戶不會一直停留在普及家電的時代,大家需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體驗,于是卡薩帝誕生了。
在李華剛看來,卡薩帝從另外一個高度定義了什么是用戶真正想要的電器。當用戶擁有了卡薩帝的冰箱,便會發現它不僅僅是可以保證食物不變質,而是提供更多的是營養和健康。當擁有了卡薩帝的空調,用戶突然發現它不僅僅是制冷和制熱,更是健康和舒適。當用戶擁有了卡薩帝的洗衣機,解放的不僅是雙手,更能夠讓衣物得到極致的呵護。
但時代還在進步,到了今天,用戶想要的不再是單個的電器,而是一個幸福而舒適的家。誰能夠提供?這是橫亙在行業面前的問題。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今天的你和明天你想法不一樣,老公和妻子的想法會不一樣,誰來滿足這些需求?
那就由海爾智家來滿足。海爾智家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探索場景生態,創造了世界唯一的場景品牌——三翼鳥。
三個不一樣,三翼鳥創造品牌引領
與家電品牌不同,三翼鳥為用戶帶來的是智慧家庭全場景的解決方案。無論是智慧廚房、智慧陽臺,還是全屋用水、全屋空氣、全屋智能,三翼鳥都在為用戶帶來智慧舒適的生活方案。
在李華剛看來,這個唯一的三翼鳥場景品牌,有三個特別值得強調的“不一樣”。
第一個是設計不一樣。以廚房為例,廚房里可以有冰箱、烤箱、洗碗機、消毒柜、煙機、灶具等等很多產品。傳統企業都是按照產業組織,可用戶要的是有人把它們組織在一起。三翼鳥廚房做到了,它打破了行業和生態的界限,專為用戶定制最適合的場景。每個人的廚房都與個人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因此三翼鳥廚房定制的,一定是屬于用戶個人的空間。
第二個是建設不一樣。建設一個家時有無限的煩惱,整個家的裝修就是一個煩惱過程。但是有了三翼鳥,這一切成為了過去。因為三翼鳥背后有1+N的能力,用戶只要找到一個人,也就是項目管家,就可以從此全程無優,一切由項目管家來完成。而且即便是在十多年以后,用戶想改造家庭的時候,曾經的數據仍然保存在三翼鳥平臺上,便于用戶后續查看、煥新。
更重要的是第三個使用不一樣。用戶買到的,是一個更快樂、更舒適的廚房,三翼鳥要為用戶提供的是生活的快樂。菜譜在不斷的迭代,食材在不斷的完善,用戶的快樂可以在平臺分享,喜怒哀樂都有人來照顧,這就是三翼鳥要帶給用戶的生活體驗。
世界在進步,用戶需求的迭代是沒有止境的,智慧家庭將會進入千家萬戶,而海爾智家的生態品牌也已經準備好了。在新的時代,海爾智家會一直以用戶需求為使命,不斷的升級迭代,服務全中國、全世界的用戶。海爾智家,已經成為與時俱進的時代的企業,正在創造著三翼鳥的品牌引領。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海爾李華剛:走進用戶,才能走向世界
- · 海信林瀾:中國入世20年,海信出海有三條經驗
- · 專訪海爾李華剛:三翼鳥是數字化時代的創新實踐
-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三審稿回應你的隱私關切
- · 商務部:2021年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相關工作正抓緊推進
- · 商務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貿易大國
- · 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將帶來哪些改變
- · 造車界不斷上演搶人大戰 新能源汽車“人才荒”如何破
- · 中國超10億的網民規模將帶來哪些新機遇?
- · 我國擬立法應對“大數據殺熟”